到底是谁在毛衣上动刀子呢?这事说起来,真不是一两句能聊明白的。
先甩个谜团出来:美国和中国准备在2025年再来一回谈判,据说是第四轮了。
但还没开场,特朗普就先在自家院子里嚷嚷着发慌,问各路小伙伴要不要一起“群殴”中国商品。
看着表面上这场老生常谈的戏码,谁都以为这无非又是一出美国拉师结伙,叫盟友一起站队对付中国。
但要说这剧情的重点,绝不是什么老特的招牌动作,反倒是德国、法国、意大利几个大咖的态度,才真的是亮点。
就像刀子划在毛衣上,谁都不愿意被扎一下,“谁来买单”这个问题,美国永远回答不明白。
你说美国犯愁,咱都能理解。
经济数据一出来,果然不乐观:2024年八月,美国全民只多了两万来个工作岗位,失业率蹭蹭就窜到4.3%。
农民朋友在家憋不住了,个个开始“造反叫苦”。
想想过去中国一掏兜就是大豆、玉米、牛肉的豪气单子,现在可好,翻脸不认账。
中国直接把订单给了巴西、阿根廷那边,谁还能拦得住?
老特心里明白,这下自己主阵地有点保不住了。
于是又开始上演老掉牙的把戏,拉拢伙伴,“拉帮结伙”,专挑盟友出头,让他们跟着一起吃亏。
但这事,看起来面上风风火火,实际背后藏着多少小算盘,不是一句“团结就是力量”就能概括得了。
欧洲人,尤其是德国、法国、意大利,压根不傻。
美国那套“你帮我打架,我保你发财”的童话,现在没人信了。
就像孩子们看多了变魔术,谁还会傻傻跟着起哄?
德国这边算得最清楚。
每年奔驰在中国能卖出70万台车,全球销量三分之一都在中国。
宝马奥迪也都是吃中国这口饭吃大的,利润盘点出来,能让德国汽车工厂好几万工人搭上饭碗。
要是丢了中国市场?
不光影响汽车总销量,大概率就是直接几十万人失业。
德国人打死都不愿意为美国的贸易战牺牲自己的饭碗,说白了咱也是老板,凭啥让美国呼来喝去?
保护工人?拜托,最后真正受苦的恰恰就是工人。
中国市场要真丢了,那叫一场灾难,绝不是吓唬小朋友。
法国人更厉害,直接怼到特朗普脸上:这贸易战,你赔我红酒奶酪小麦的钱吗?
数据显示,每年法国红酒在中国能卖将近十亿欧元,中国是法国红酒第三大市场,仅次于美国和新加坡。
奶酪一项,2023年对中国出口了6306吨,过去十年增长幅度近三倍。
小麦更是法国对华出口的四分之一,法国是中国农产品进口欧洲第一大地头。
现在美国一句话,法国跟中国闹翻,农民喝西北风吃土?
没戏!
马克龙那算盘算得比谁都响,中国消费升级,14亿人口,未来是金矿。
你让法国丢掉中国,“我图啥啊?”
美国赔钱?纯属做梦,谁信谁傻。
意大利的路子更接地气,直接把话说透了:要钱还是要命,美国自己挑。
你美国喊我们帮忙,可以,甩点实惠先。
意大利可是第一个跳进中国“一带一路”的西欧大国,从中受益可不是吹牛。
贸易额从500亿美元一路涨到800多亿,北部港口靠中资活得有滋有味,新岗位一批批往外冒。
你美国现在叫意大利放弃这些?
意大利一脸不咋地:“你能给我啥好处?”
没有实际好处,谁会陪美国跳火坑?
说来说去,美国的盟友都不傻,谁都有自己的小算盘。
美国人的老大心态就是——你帮我,我罩你。
但欧洲人早就想明白了,自己赚钱才是正事,跟着美国瞎拼没啥好下场。
美国加码施压,欧洲反弹就越猛。
欧美之间,绝对的“利益一致”,不过是政治包装。
你看欧洲这些年对美国成天画的“大饼”,早已经学会了“对美冷漠”,谁都想拉开距离。
以前美国玩贸易保护主义,口头说保护工人,实际是优待资本家。这套路,被欧洲看穿了都不带脸红的。
技术封锁?嘴上一套实际又一套,安全说的是借口,垄断才是目的。
盟友帮忙制裁?表面维护秩序,骨子里还是维护霸权。
欧洲人现在看的比谁都透,不会全心全意夹着尾巴帮美国做炮灰。
更有意思的是,中国在这轮全球博弈里显得尤其从容。
中国没跟美国硬刚,而是聪明地选择“各个击破”。
对德国,紧紧抓住汽车产业的命门。
中国市场既是销量主力,更是新技术试验场——电动车、自动驾驶,谁都知道中国用户最敢尝鲜。
德国要先进,就离不开中国。
法国这一块,中国又抓住了农产品和奢侈品。
中国人爱法国红酒、喜欢法国奶酪、香水、时装——这早不是爱贪小便宜的问题,十足是“面子地位”工程。
市场丢了,法国不仅亏钱,更疼的是丢掉在全球的话语权。
到意大利,套路就是“一带一路”。
意大利经济本就不景气,急需外来投资和大单子。
中国给的是踏实的土豆——港口生意火爆,新岗位扎扎实实地“下地”。
美国给大饼当晚餐,谁都图个真实感。
中国给的是真金白银,欧洲自然更愿意往这边倾斜。
你要问,中国到底玩了什么高招?
关键就在于,让每一个国家都觉得——跟中国不是泛泛之交,而是“生死之交”。
都觉得自己跟中国的关系可不能随便舍弃。
反观美国满嘴许诺,让盟友们一顿画饼,最后谁都等不到咬一口。
中国一掷千金,订单和投资是真实的,这种“诚意满满”才是关键。
说回美国自家农业,其实也是自作自受。
想当年,中国是美国农产品最大主顾。
2011到2017七年,大豆出口量有接近三成都进了中国口袋,占全出口60%。
美国牛肉、玉米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,不计其数的美国农民靠这些买卖过日子。
可恨的是,贸易战一搞,生意立马黄了。
中国立刻转向巴西、阿根廷,采购大豆、牛肉、玉米。
玉米从2022年的1486万吨,掉到2024年只有207万吨;牛肉也从2025年上半年暴跌了40%。
这种损失不是一年半载能弥补的,市场一旦易主,想反转回去比登天还难。
美国农民急了,每天给白宫施压,恨不得让总统低头认错。
特朗普怎么破局?要么低头认怂,要么咬牙硬撑。
可是认怂丢了面子,硬撑谁办买卖?
目前这个尴尬局面,局外人都能看出来,是对中国越来越有利。
中国不买美国农产品,巴西阿根廷供得上。
中国东西卖不出去美国,欧洲东南亚拉美都抢着买。
中国选择多,轮到美国犯选择困难症。
更扎心的是,以前中国被贴上“世界工厂”标签,可这些年技术已经领跑全球不少领域。
截止2024年底,国内搞定了425万个5G基站,高铁跑了4.8万公里,新能源车一年生产突破1300万辆,移动支付在街头巷尾的渗透率都到86%。
这些指标,都是稳居全球第一。
技术越强,议价能力越大,谁还好意思小瞧中国这个巨无霸市场?
14亿人口里,中产阶级还在快速膨胀,全世界哪个国家都绕不开这个“蛋糕”。
总之,时间拖得越久,对美国越发不友好。
美国盟友越来越不想配合,美国施压也就越来越乏力。
中美第四轮交锋,不用猜,谁主动谁被动已经写在答案纸上。
说句心里话,美国现在处境一眼就看出来了。
经济动力下降,失业率高涨,农民天天门口拿着大喇叭催着总统回头,盟友都甩脸子不愿意陪玩。
中国这边底气足,市场是替代的,不怕断供,技术进步有底色,国际支持眼见着扩圈。
欧洲这些年越来越像“聪明的吃瓜群众”,既不想成为中国美国的“炮灰”,也不愿为美国目标碎自己经济骨头。
平衡、两边吃饱才是正道。
冷战之后,美国当了三十年“老大”,风光无限。
可世界早不是只看美国说话的日子,中国壮大了,欧洲也知道自己要挣脱。
美国想继续做领头羊,这故事有点讲不通了。
历史就是这么走,趋势难逆,空喊口号没用,剩下的不过是比谁能实打实给出“真金白银”。
你说第四轮中美交锋结果会不会翻天?我看现在答案就摆在桌面上了。
谁要把自己的利益一股脑压在美国那边,谁怕是得吃亏。
反过来,谁把决策权留在自己手里,提前跟中国攀上好关系,说不定还能吃口“甜甜的蛋糕”。
世界就是这样,谁脚踩实地,谁能笑到最后。
话说回来,你觉得德国、法国、意大利下次还会按美国节奏起舞吗?
留言说说,你看这局,哪方才是最大赢家?
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,倡导积极价值观念。如有内容争议,欢迎监督指正。
吉牛网配资,如何做股票杠杆,实盘配资最优秀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