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空三峡:空间太阳能电站
中国要在太空建一座“三峡”,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,但其实它正在成为现实。这个“三峡”不是在地球上,而是在太空中。它的名字叫“空间太阳能电站”。
那什么是空间太阳能电站呢?简单来说,就是把太阳能发电站建在地球轨道上,利用太阳光发电,然后把电能传回地面。
为什么要在太空建电站,而不是在地上呢?因为太空里的太阳光比地上强得多。地面上有云层、昼夜交替、天气变化,这些都会影响发电效率。而在太空中,太阳光几乎是全天候的,而且强度更高。
所以,如果能在太空中建起这样的电站,就能持续不断地发电,甚至可以提供无限的电能。
这就是中国正在探索的“太空三峡”——一个可能彻底改变我们能源方式的未来项目。
清洁能源加速发展
2024年,中国全年发电量达到10万亿度,实际用电量是9.8万亿度,说明不仅没有电力短缺,还能向周边国家出口电力。不过,要想发展得更快更好,现有的电力还是不够用。大家都知道,中国正在大力推广太阳能、风能、水能等清洁能源,这些能源的比重越来越高。但背后也有原因——化石能源资源有限,不得不加快转型。
能源结构问题突出
我国石油和天然气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,煤炭虽然储量全球第一,但人均拥有量只排在世界第47位。目前,我国发电主要还是靠烧煤等化石能源,火力发电占了六成多。如果这种状况长期不变,将来发展会越来越困难。
太空发电站设想
清洁能源虽然环保,但受天气影响大,发电很不稳定,所以一直没能完全替代火电。有没有办法让清洁能源不再受天气限制,稳定发电呢?科学家们想到一个主意:把太阳能板放到太空中,建一个太空发电站。这样就能避开云层和大气的影响,直接吸收太阳光,实现全天候持续发电。
空间发电站的实现
空间发电站的概念其实并不新鲜,最早是由苏联的航天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的。但这个想法一直没能实现,直到现在,中国让它成为可能。2014年,包括工信部、科技部在内的16个部委联合组织了120多位专家,对空间太阳能发电站进行了深入论证,并提出了“逐日工程”。
太空发电系统
我设想在距离地面3.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,铺设一条宽一公里的太阳能光伏带。这条光伏带可以持续接收阳光,将光能转化为电能。然后,通过激光或微波的方式,把电能传送到地面上的接收装置,最终转化为可用的电力。这样就能实现从太空向地面稳定供电的目标。
太空光伏能源优势
我是一个科技爱好者,喜欢用简单、实在的语言来解释问题。
根据央视频的资料,每平方米的太空光伏板能接收到大约1360瓦的能量,这比地球上的同面积光伏板多出10倍。如果再加上聚光技术,这个能量还能再增加10倍。也就是说,理论上如果在地球同步轨道上铺满这样的光伏板,就能持续不断地产生大量电能,实现几乎无限的能源供应。
太空发电站建设进展
我国正在稳步推进太空发电站的建设。2014年,中国工程院段宝岩院士团队提出了太空发电站的设计方案;2018年,“逐日工程”正式启动;2022年,首个完整的地面验证系统通过验收。目标是在2035年前,让地球用上来自太空的电力。
未来电力解决方案
未来工程建成后,首先解决的是用电问题。据测算,这个发电站一年吸收的光能,等于目前地球上所有已知石油能量的总和。不仅中国将拥有取之不尽的电力,全球也将不再面临电力短缺的问题。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,到2024年,全球仍有约8亿人用不上电。以后,那些电力紧张的国家都可能来向我们购买电力。
电力充足影响深远
如果电力变得无限充足,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就会大大减少。目前全球超过40%的电力来自火电,每年消耗大量煤炭、石油和天然气。如果电力问题彻底解决,不仅与能源相关的国际争端可能减少,而且发电造成的空气污染也会消失,地球环境将因此变得更清洁、更美好。
吉牛网配资,如何做股票杠杆,实盘配资最优秀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